“匈牙利當代藝術展”亮相北京,中匈友誼源遠流長
中匈友誼源遠流長,1951年簽署文化協定以來,兩國文化關系發展順利,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大量國際現當代藝術進入中國,但是中國大眾對於匈牙利當代藝術整體的發展狀況還不甚了解。正鑒於此,此次展覽作為中匈兩國開展的重要交流項目,通過中國美術館使匈牙利當代藝術的真實景觀進入中國藝術界和公眾的視域。“匈牙利當代藝術展”通過多元化的藝術作品全方位、多視角地向我們展示了匈牙利本土的藝術傳統和當代藝術思潮結合後產生的創作成果。
匈牙利人始終保留著先人的精神財富,並以不同的文化藝術形式復述著先人對民族自我意識的感悟。在參展的100余件作品中,對此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雖然某些藝術觀點與表達方式有別於傳統,但也正是在對藝術、哲學和宗教的表面質疑中,尋求一種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甚至有所突破的嘗試,這些嘗試體現出匈牙利人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的積極看法。
回望匈牙利的民族歷史,其原屬芬蘭——烏戈爾人種,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馬紮爾(Magyar),匈牙利人也就是馬紮爾遊牧民。他們的遊牧部落於9世紀末10世紀初從南俄草原西遷多瑙河中遊,幾經征戰於11世紀初統一各部落,建立了國家。千余年來,匈牙利經歷了動蕩起伏的歷史,英雄廣場上的千年紀念碑默默地訴說著一切,正如同匈牙利語融合了突厥語、斯拉夫語、日耳曼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匈牙利也成為多種外來文化交匯的特殊文化載體,呈現出多元交融、特征鮮明的文化狀態,這種開放的文化特質奠定了匈牙利民族與外來文化良好交流的基礎,也正因為此,我們才得以見到今天匈牙利藝術豐富的面貌和豐碩的成果,並以此析出以下幾個對匈牙利當代藝術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
6月17日,由匈牙利駐華大使館、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匈牙利當代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來自匈牙利藝術家的99件繪畫作品及24件雕塑作品。作品中不乏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匈牙利當代藝術精品,涵蓋波普藝術、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及現實主義等多種流派與風格,綜合展現了匈牙利的當代藝術景觀。
匈牙利駐華大使白思諦大使對展覽在中國美術館的成功舉辦表示感謝。他表示,近年來,中匈雙邊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在文化領域方面合作豐富,此次展覽就是藝術交流中顯著優秀的成果。他介紹,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講述著各自別致的故事,其中有解構主義,有抽象主義,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如果深入探尋,便可從作品中感知匈牙利最古老的圖案的寶藏。盡管匈中兩國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遠,但是在藝術上我們說著同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能夠使我們殊途同歸。
匈牙利與中國是“老朋友”,1949年,匈牙利是最早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之一。2004年,中國和匈牙利又建立了中匈友好合作夥伴關系。2015年,匈牙利成為第一個確認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中匈兩國關系邁上了新的臺階。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談到,老朋友間要經常走動,2012年中國當代藝術展在匈牙利展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這次匈牙利當代藝術展是我們兩國友誼的見證,同時也是我們加強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的舉措,此展將為中國觀眾提供了解匈牙利當代藝術的絕佳機會。
策展人艾爾戴斯·拉斯洛介紹,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集中展示了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第二部分展示了匈牙利優秀的玻璃藝術作品;第三部分是一部由匈牙利著名導演阿提拉·昆由制作的音樂電影,此部影片也是首次面向公眾放映。
贊博·伊什特萬 求知若渴 纖維油畫
匈牙利,這個處處散發著童話般迷人魅力的國家,被譽為“鑲嵌在多瑙河上的明珠”。在這裏,既有輝煌的英雄史詩,也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在這裏,既有詩人裴多菲,也有音樂家李斯特……匈牙利的傳統藝術深受歐洲中部和東部許多藝術傳統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後,匈牙利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大量湧現,他們大膽創新,突破傳統,尋求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次展覽中展出了維克托·瓦薩雷裏、鮑婁格·拉斯洛、贊博·伊什特萬、西科拉·道馬什和柯諾科·道馬什等代表藝術家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同時展出了大量玻璃藝術作品。匈牙利的玻璃藝術起源於19世紀,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玻璃藝術開始從工業設計中解放出來,創作觀念得到轉變,制作工藝不斷提高,贏得了國際上的高度認可。此次展覽中也將呈現匈牙利代表玻璃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圍繞匈牙利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及民間音樂學者珂達伊·佐爾丹為主題的作品,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的觀賞體驗。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3-17號展廳(三層),將展出至7月20日(逢周一閉館)
來源:美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