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為中國現代繪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吳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觀念和繪畫創作就適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需要,推動了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演變和發展。
吳冠中先生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及《獅子林》、《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4)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線》、《天南地北》、《誰家粉本》《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吳冠中散文選》等 。
吳冠中1942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3年重慶大學建築系任助教。1946年27歲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去留問題經過多次反復研討,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到中央美院任講師。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56年北京藝術學校成立任油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64年調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
1978年59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這是他回國後首次個人作品展。1979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5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95年中國油畫學會在北京成立,被推選為學會名譽主席。
2002年吳冠中高票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信院士,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在2006年12月7日舉行的第63屆學位頒授典禮上,向吳冠中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6月25日23點52分肺癌轉移,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吳冠中在上世紀50~7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墻,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畫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征,令觀者耳目一新。
吳冠中精品作品賞析
北國風光 油畫 1979年作 (3024萬,2009年11月中國嘉德)
根據作者的回憶,《北國風光》是1979年為完成首都機場裝飾工程任務所創作的裝飾壁畫畫稿。為求順利通過審查,吳冠中根據毛澤東《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兩句的意象繪制了這件作品。
從本作畫面的構成上來看,前景為幾株平冠蒼松,與後方高高雄起的雪山共同組成了畫面的主景。雪山上逶迤的長城將畫面的近景、中景與遠景串聯起來,不僅密切了畫面各部分間的聯系,也增加了畫面的動感,使觀者有“舞”的感受。畫家在描繪時,通過明暗的變化勾勒出群峰的陰陽向背。在主峰的陰面腳下,作者以寥寥數筆勾勒出一片林海,林海之後還有一列火車正在駛出遠方的群山,馳騁於雪原之間。主峰的陽面連接著不遠處的另一座峰巒,在那座峰巒的深處,建立了一座高壩。高壩又蜿蜒到主峰的背後,引導觀者的視線環繞主峰並向更遠的群山背景投射過去。遠處連綿的群山,雖是用寥寥數筆勾出,但依然很有層次感,營造了“千裏冰封”的意境。總體上來看,整個畫面的布局圍繞前景主峰展開,四周的配景與主峰產生環繞形的呼應關系,而配景彼此之間也通過林海、火車、水壩等保持著虛虛實實的內在聯系。可以說,無論是那簡單數筆畫就的長城,還是環抱主峰的遠山,都體現出畫家在經營構圖時的良苦用心。
長江三峽 油畫 人民大會堂 1977年
木 槿 布面油畫 1975年作 (6325萬,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我愛花,但從無工夫侍候嬌嫩的花,所以不栽,但孩子們隨便種的向日葵、野菊、木槿、葫蘆等卻瘋長。有一株木槿長得高過屋檐,滿身綠葉素花,花心略施玫紅,這叢濃郁的木槿遮蓋了我家的破敗門庭,並吸引我作了一大幅油畫,此畫已流落海外,幾度被拍賣,常見圖錄,但畫的母體卻早已枯死了,願藝術長壽。”這是吳冠中先生在自傳中說出的話。先生話語中所描述的生活環境是他在50年代之後就一直居住的北京什剎海畔的會賢堂大雜院,這也是吳先生一生中住得最久的一處住址。《木槿》正是先生在自傳中提到的那件作品,它記錄了大師在上世紀那段歲月中的生活。先生對這件作品是比較看重的,這裏面蘊含了吳冠中對自然與人的關系問題的思考。畫面中郁郁蔥蔥的木槿花鉛華洗盡,只有點點綠葉映襯著素雅的小花、顯得溫馨靜謐,就像一股無聲的生命之泉在畫面中汩汩溢出,永不枯澤。吳冠中的筆法是那麽清新、自然,看著大師的作品,人們仿佛不僅是用眼睛在觀賞,而是在呼吸他的畫,呼吸著他畫中的花朵和生命,我們似乎也被先生發出的“願藝術長壽”的感慨所感染,頓感身心煥然一新。
紫竹院早春 油彩 畫布 60×81cm 1973年作 (1242萬元,2010年12月弘盛秋拍)
《紫竹院早春》創作於1973年初春。其畫面兼具寫意性與韻律感;其用筆質樸而大氣;其構圖不拘一格又極具張力;“樹葉落光了,但那濃密的枝條卻毫無蕭瑟之感”,遂可見近景的河流、岸邊的樹、遠方的土丘層層遞進,那遒勁的樹枝舒展在春風中,像是要沖破畫布一般。吳冠中在70年代這個時期思想境界與藝術抱負越來越濃郁。畫布上的樹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生命,畫家賦予樹其堅韌不阿、風骨獨立的人格與品性。
坦桑尼亞大瀑布 布面油畫 (3080萬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
洗衣歌 木板油畫 1972年作
《洗衣歌》表現了河北青年婦女在北方河道中的洗衣場景,那優美樸實的動態身影那水因洗衣而起的圓浪,以及中景與遠景中的白鵝與樺樹,使畫面賦於了濃郁的地方色彩與詩意。作品應作於1972年或1973年的春天。畫家以赤子童心般的眼光與感情選取題材,以千錘百煉的自家語言加以表現,為吳冠中“糞筐”時期的典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