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去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陪同下,考察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和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建設情況\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壹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正化為腳步堅實的行動,願景正變成風生水起的現實——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壹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邁開了打造國際壹流灣區的步伐,生動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壹國兩制”新實踐的勃勃生機。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互聯互通為灣區“通脈”
港人李誌平常年駕駛大巴車往返廣東江門與香港,深圳灣口岸經沿江高速通過虎門大橋,是他最熟悉的路線。如今,他翹首盼望著壹條更便捷的通道——港珠澳大橋。“只要大橋啟用,我壹定會選擇這條路,時間準,還不堵車,大家都方便。”他說。
壹橋飛架三地,碧海終成通途。據了解,有“超級工程”美譽的港珠澳大橋已全線貫通,進入通車前最後準備階段。
此外,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計劃三季度正式通車,在西九龍站實施“壹地兩檢”安排及內地口岸區建設工作已進入尾聲;蓮塘/香園圍口岸、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等項目也在加快進行。另據了解,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大灣區將建成“壹小時城軌交通圈”。
出臺便利港澳居民政策
除便利交通措施外,中央過去壹年出臺了壹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8月3日,國務院宣布關於取消壹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其中包括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事項。得知這壹消息,在內地就讀研究生的澳門青年盧震豪格外高興。
“未來我最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因為有便捷的港珠澳大橋,開車穿梭三地會十分方便。”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包括取消就業許可證在內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使澳門青年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廣東省推出了“便利灣區”18項舉措。前海、橫琴、南沙率先實現港澳居民就業免辦就業許可證;專業資格互認深入推進,前海、橫琴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全省有52所高校面向港澳招生,港資澳資醫療機構達46家……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壹年來已經使三地尤其是港澳同胞受益。
創新機制為灣區“定盤”
過去壹年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與粵港澳三地,落實《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通過創新合作機制,卓有實效地形成合力,推進高層次融合,是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去年6月和12月,內地與香港、澳門分別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下的投資協議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標誌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合作邁入新階段。
值得註意的是,港澳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南沙、前海、橫琴進駐港澳資企業分別達1700家、8000家、2800家;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建設紮實推進;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基地建設加快,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868家,其中國家級110家。
回顧壹年來的建設成果,有理由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將在中央關懷、支持下,立足三地優勢、加強三地聯動,進壹步高質量高效率向前推進。壹個嶄新的、充滿活力的大灣區和城市群,必將成為活生生的現實圖景。
創新合作為大灣區“充電”
圖: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成為港青創業熱土\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壹年多來,從青年人才創業到高校聯合科研,從產業園區建設到跨境項目投資,科技創新合作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今年7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在橫琴揭牌創業基地,以此搭建三地青年專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服務平臺。“我們希望借助橫琴基地這個平臺,以大灣區發展規劃為藍圖,幫助更多港澳青年來橫琴創新創業。”該協會創會主席李培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介紹說,廣東已出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打造產業聯動、空間聯接、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進行頂層設計。
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
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首次為發展創科預留逾500億港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合作、培育初創企業等。
據了解,科技部、財政部今年5月出臺規定,鼓勵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組織實施;推動港澳高校對接廣東科技成果轉化,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72個科研機構;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