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走進院線
說起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很多讀者會想到《阿詩瑪》《劉三姐》《五朵金花》這樣的經典影片。優美的畫面、精彩的對白以及電影中展現的濃郁民族風情,都是觀眾喜愛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原因。然而,也有不少觀眾發現,在電影院線大片雲集的今天,具有鮮明藝術特點的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卻是鳳毛麟角,如何重新喚起觀眾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熱情,讓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走進院線,也是不少電影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尷尬
老觀眾難忘經典,年輕人鮮有看過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中國民族電影展也同期亮相,一批民族特色濃郁的影片也在電影展上同觀眾見面了。現場不少老觀眾發現,他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接觸到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了。來自山東的觀眾李慶祥說,從小就喜歡看民族題材影片,《冰山上的來客》是他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作品,影片中的情節、對白、插曲等,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不僅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同時通過這部影片也讓他了解了很多新疆地區的民族風情,看到了邊疆軍民的友好情誼。
於江華女士是天津的老觀眾,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她特意從天津坐動車來到北京參加中國民族電影展的活動。她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上映了一大批經典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這些電影豐富了當時的銀幕,滿足了觀眾需求,很多膾炙人口的影片讓老影迷們至今天還津津樂道。於江華表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藝術性非常強,通過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能夠展現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的故事,走進少數民族的生活,這也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老觀眾對於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抱有期待,但很多與這類電影少有接觸的年輕人則有著不同的看法。小宇是本市重點中學的一名中學生,平日喜歡看電影,但他從小到大幾乎沒有看過少數民族題材的影片。“雖然聽說過《劉三姐》這樣的電影,但是電視很少播出,影院也見不到,我們自然也不會去看了。”小宇說。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學專業的王子月同學也有相似的看法,她從來沒有看過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僅憑著印象感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都是在展現一些少數民族歌曲、舞蹈,再有就是一些革命戰爭年代的題材,找不到讓她感興趣的地方。
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天津師範大學俄語專業的張曉研同學說,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大多反映的是不同少數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國家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優秀藝術。該校新聞專業的王張雅同學看過不少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她認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歷史傳承,“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很多人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還處在不十分了解的狀態。在我看來,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電影,至少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位同學說。
應加大宣傳推廣及對觀眾的引導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魅力難擋
“其實,很多導演、編劇對於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創作抱有極大的熱情,優秀的作品也一定會有市場,我們只是在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上缺少推廣宣傳,對觀眾也缺乏一定的引導。比如像李睿珺導演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這樣的影片,應該受到媒體和觀眾的重視,我們影評推介的視角也不應該停留在那些商業大片上。”影評人李國強說。
由李睿珺導演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繼在去年入圍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之後,再次入圍第65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競賽單元,角逐水晶熊獎。這也是我國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在國際影壇上獲得的少有的佳績。李睿珺說,他對民族電影抱著很深的感情,他從小生活在甘肅省高臺縣,與甘肅南部的裕固族自治縣就隔著一片沙漠,肅南裕固族同胞經常會騎著駱駝穿過沙漠到高臺縣城買東西,他也結交了很多裕固族的小夥伴,時間一長,他和裕固族的同胞熟悉起來,也了解了很多裕固族的文化、藝術和民族精神。他希望通過電影的形式,將裕固族的民族文化展現出來。影片《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講述了裕固族的故事,反映了草原沙化、河流幹涸、牧民棄房遷移等現實問題。李睿珺說,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有其自身的魅力,作為電影導演,不能只把視線放在商業大片上,也要將視角放得更遠一些。
鄂溫克族作家德純燕認為,當今年輕人對於民族電影印象淺淡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拍攝數量不多,院線對於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排期過少等都使得年輕人較少接觸這類影片,年輕人自然不會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有深刻的印象。德純燕說,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不應囿於某種形式,應該還原電影藝術的本身,具有藝術深邃的美,然後註入夯實的精神內核,少數民族題材影片應該忠實於觀眾的內心,用膠片來尊重生命,詮釋生命和記錄生命。“中國民族電影人應該以自身獨有的民族視覺來真實客觀地表達其豐沛的民族情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每一個民族獨特文化的堅守和延續。”不過,德純燕也承認,在當前日益發展的商業化運作電影市場面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處境不容樂觀。“這應該是一段沈澱或者蟄伏期,我們的少數民族有豐富且獨特的文化沈澱,在世界文化日益趨同化的背景下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同時我們每個少數民族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內心體驗,這也必然會成為創作優秀民族影片的基礎。”
東鄉族作家馮巖認為,一部好電影,總會把人們心中的夢想和理想中的生活放在銀幕上變為現實,讓人們為之感動,為之落淚。作為少數民族作家,馮巖也在心中醞釀著自己的“電影夢”,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民族奉獻一部好看的電影劇本。不久前,馮巖聽說東鄉族題材影片《薩爾塔姑娘》即將開拍的消息後興奮不已,她認為,東鄉族歷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將視角放在普通的東鄉人奮鬥史上,再加入一些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等民族元素,應該是東鄉族題材電影的創作方向。
未來電影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多管齊下推動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復興
“應該看到很多電影人都在熱心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創作,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不僅僅單純依靠電影人的努力,也應該從全社會來營造市場氛圍,為少數民族電影人的創作提供便利條件。”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北京民族電影展創始人牛頌說。
牛頌認為,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象,在中國電影市場高速擴張的情況下,曾經輝煌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很快進入低潮甚至滑入低谷,並越來越顯其邊緣化的命運,很多年裏竟然沒有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能夠真正進入放映院線,北京民族電影展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危急時刻”,希望為有誌於振興民族電影的各民族藝術家創造平臺,建立集中展映、學術研討、交流交易的機會,讓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能夠進入市場。
近年來,許多電影人都希望從各種渠道為少數民族題材影片提供社會資源。從2013年開始,北京民族電影展也開始推行中國民族電影創投計劃,不僅致力於為尚無電影的20多個少數民族拍攝故事影片,同時也致力改變少數民族電影進不了國內院線的現狀。在此基礎上,中國民族電影創投計劃還努力推動國際合作,打開中國多民族歷史文化寶庫,激活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的巨大潛能。截至目前,首批規劃的影片《遷徙》(羌族)、《夜鶯》(多民族)、《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裕固族)、《德吉德》(蒙古族)、《侗族大歌》(侗族)等影片相繼拍攝完成,還有一些影片將在今年進入後期制作。
也有專家認為,少數民族是我國電影創作的資源寶庫,歷來得到電影界的極大關註,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學根基,因此在創作上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精品。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晏彪認為,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中,是我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黃金時期,我國在這期間共出品了45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其中不乏傳世經典,豐富的創作題材,讓少數民族電影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近年來,很多少數民族題材影片都具有很強的文學性,題材創新程度高、作品形式新,類型片打造也比較成功,出現了多部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可以說2010年以來的少數民族現實題材創作呈現出不一般的品格,湧現了一批主題深刻、風格獨特的制作。”趙晏彪說。
牛頌介紹說,也正是由於創作的豐富,讓很多優秀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國際影壇上也獲得贊譽,《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展映,並入圍主競賽單元。中法合拍的《夜鶯》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元素,這個作品被選定為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獎,標誌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已從低潮觸底回升,展現出重新回歸主流的曙光。
“少數民族題材影片面臨著全面復興,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電影人的努力來解決。”牛頌在多年的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推廣工作中感受頗深。面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復興機遇,他分析認為,首先要有大手筆、大氣魄去打造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大作品,盡管中國電影事業發展迅猛,但想要和好萊塢去比拼還是為時尚早,要打造精品、重磅作品,與西方電影文化形成戰略平衡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其次,要認識到中國藝術電影的復興,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重要平臺。電影市場發展到一定時期必然會出現細分的市場,少數民族題材影片歷來是藝術電影的生力軍;再有,中國電影應該成為世界民族電影經典作品的策源地,民族電影是我們的優勢,人類學是影視文化中的奢侈品,是真正的影視貴族。
影評人李國強認為,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繁榮不僅要依靠社會力量推動,依靠全體電影人的努力,更要有推動和保護少數民族電影題材的措施,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讓少數民族題材影片重新獲得觀眾認可。李國強說,衡量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標準最終一定是市場效果,要讓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走進院線、走近觀眾,才是電影人的最終目的。比如,相關部門可以制定政策對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實行票價補貼;可以定期組織電影院線開辦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專場;在年輕人中間舉辦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巡展、講座;邀請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電影人走進觀眾中,與觀眾進行座談;媒體也開辟專欄,定期推出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征文、影評,等等,這都可以讓少數民族題材影片重新煥發魅力。“這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也不單單是電影工作者的事情,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成為電影院線的重要組成。”李國強說。
在更多電影人的眼中,未來讓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真正走進院線、走進市場並不是太遙遠的事情。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