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雕謝紅舞鞋,香遠益清陳愛蓮


她,曾經是上海灘上一只孤苦伶仃的“醜小鴨”,歷經人生磨難,卻在半個世紀風華流轉的舞臺上,以“風發的才情、精湛的技巧、娟秀的形體,激發了同代人對美的追逐,”成為新中國舞蹈史上幾代人永恒的記憶。
她,就是陳愛蓮,78歲卻依然和豆蔻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一起翩翩起舞,“青春常在,功夫不減”。
“文化體制改革的排頭兵”
198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風起雲湧。
這一年,已是“五十知天命”,本該享受生活樂趣的陳愛蓮,做出了一個讓大家都無法理解的決定:停薪留職,並向文化部申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自負盈虧的藝術團:陳愛蓮藝術團。面對當時劇團不景氣、演員賦閑的現狀,她要打破思想觀念的桎栲,為劇團的生存,為中國民族舞蹈融匯新時精神和藝術風貌“殺出一條發展的血路”。時至今日,她依然自豪“我可以說是我國文藝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啊!”
她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面對一沒資金,二沒人才的窘迫現狀,這位“光桿司令”從原單位“借”了幾個人,開始了她在全國各地演出的征程。一次次“跑碼頭”,歷盡千萬艱辛。最終,憑借一股子韌勁和堅持,藝術團終於挺過來了。
“有能力了,就應該為社會做點事”
“淪為孤兒”的身世,讓她時刻不忘黨和國家對自己的培養。1995年,她響應國家當時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的號召,用以往演出積攢的錢,建了一所舞蹈人才的搖籃——愛蓮舞蹈學校,她說,“我總覺得有能力了,就應該為社會做點事。”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辦學上,甚至賣掉了女兒嫁妝,資助家庭貧困又有舞蹈天分的孩子求藝。一次,兩個女兒對她說:我們只有藝術團團長,沒有媽媽。她忠孝難兩全,卻為國家培養400多名優秀的舞蹈人才。如今,愛蓮舞蹈學校成為我國一流的舞蹈學校。
         1997年底,當看到首屆中國國際歌劇舞劇年節目單上的舞蹈90%是西洋舞劇時,她的“民族情結一下子全湧了上來”,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民族的舞蹈文化。隨後,她自籌資金百余萬元演出大型民族舞蹈《紅樓夢》,一出出舞劇接連而出。一路走來,她曾率團出演過蘇聯、美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用中國古典舞、芭蕾舞及現代舞的表現手法創造性地進行表演,“天衣無縫、精彩絕倫”,受到了廣大觀眾和文藝界的高度評價,也被賦予“東方舞蹈女神”的稱號。2006年,她獲得女性世界華人精英特別貢獻獎;美國紐約市長向她親頒“德藝雙馨獎”,英國公爵為她頒發“極致成就獎”。
年輪不懼風雨,生命在於運動
她的表演精巧秀美,情舞並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無論年輪如何遞增,她都以優雅婉約、舒展輕柔演活了一個14歲的“林妹妹”,塑造了林黛玉“嫻靜如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形象。這一角色,一演,就是幾十年。這,源於她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兼程,絲毫沒有阻擋她每天練功不輟的毅力。無論是在當年那場運動中被關禁閉,還是在鄉下種地,無論是出差還是到處講學,始終未曾中斷過。
談及保持青春與活力的秘訣時,她亦是感慨:“生命在於運動,我要是有哪天不練功,就會覺得一天都沒精神。”
2017年,78歲的“不老童心”依然在青春的舞臺上獵獵飛揚。
(文  常子健)
嘉賓簡介:
陳愛蓮,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舞蹈藝術家、教育家;歷任第六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後被文化部、北京市授予“三八紅旗手”、“突出貢獻獎”; 20歲時以舞劇《魚美人》一舉成名;1962年在芬蘭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中獲得了4枚金質獎章,至今無人打破這一紀錄。